大咖开讲:人文与科技的碰撞,融汇共生,相映生辉!

2018-08-12

1535012859247235.jpg


以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序幕已悄然拉开,广大的创业者和企业家该如何应对日新月异的环境,让企业持续发展并脱颖而出呢?科技的高速发展,商业文明的不断进步,让我们更需丰盈本心,深入学习人文精髓,才能让企业深根固本,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


8月12日,由创合汇主办的“人文与科技论坛”特邀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宗教学系副主任郁喆隽,WBF纽约世界区块链大会、Blockmedia(硅谷)创始人赵胜,香港理工大学荣休校长、化学教授及佛学专家潘宗光,知名国学专家、西南交通大学茅以升学院书院教授李里来到上海交通大学,重新审视和解读科技创新与人文精神的现状与未来。虽然当天阴雨连连,但丝毫没有影响论坛现场的来宾、学员及收看在论坛在线直播的近7000位观众们的热情。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分享这场期待已久的思想盛宴。


人工智能时代的哲学思辨

——郁喆隽|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 宗教学系副主任


1535012875521696.jpg


科学好像离我们很远,但技术却和我们息息相关。人工智能已成为高频热词,对我们各方面的影响已经潜移默化地展开。


郁教授从奇点理论——Singularity谈到科技、金融、竞技、生活等各个领域人工智能前沿案例,介绍了AI的分类,并分享了历史上哲学家对人类与机器、机器人之间关系的哲学思辨,以及人类对人工智能的展望、担忧和一系列社会伦理问题。


从哲学思辨的角度来讲,任何事物存在和发展都具有两面性,人工智能对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也是一样。未来,人工智能将引发我们对世界和环境认知的彻底变化,但最终,所有人工智能的问题其实是人类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的问题。


互动问答:Q&A


Q: 当下人工智能是否可以做得逼真到人体的身体系统、内分泌层面?


郁教授:人体系统、内分泌系统是人类进化的结果。人工智能有可能做到血液、皮肤等一些简单的人体组织,内分泌方面也可以做一些比较浅的层面,像美剧《西部世界》里面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一样。但未来,人工智能真的有可能从外表彻底被改造,到时就很难用物理标准来彻底判断它究竟是人还是人工智能了。


Q: 目前人工智能已经可以替代部分翻译、医学类的工作种类,未来人工智能有没有可能取代所有的人类工作?


郁教授:不一定是人工智能,任何技术的演进都会造成人类现有的工作被替代,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如果学习只是固化的死记硬背,就没有价值。我们应该学习新的不可替代的内容,要进行创新,并做到不可替代。


从技术到哲学——区块链的下一个十年

——赵胜|WBF纽约世界区块链大会 Blockmedia(硅谷)创始人


1535012902303943.jpg


赵胜先生指出,未来30年,科技是推动这个时代进步的公约数。区块链是对这个世界的一次纠偏,它将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


区块链时代是人类历史数字化迁徙,将可能彻底改变整个人类社会价值传递的方式。区块链下一个十年的重心将在垂直行业公链、Token、社区运营、数字法币发行等方面。


未来是人文与科技交会之巅,区块链技术所创造的共识系统,将为我们带来一个机器重构信任机制、重塑世界经济体系和社会形态的时代。它将改变人类价值和思考方式,人类是否会迎来新一轮文艺复兴?下一个黄金时代就在眼前。


互动问答:Q&A


Q:在区块链的世界会不会出现新的中心?


赵胜先生:1969年,互联网在美国军方计算机产生的时候是极度去中心化的,但是今天极度垄断化、中心化,世界出现了几大巨头。区块链会不会再度中心化?也是有可能的。


Q: 我们在做区块链行业的一个平台,是用供应链好,还是联盟链好?目前,排名前50的数字货币还够不够买?


赵胜先生:供应链价值远远超过联盟链,有价值、有优势。第二个问题,主流基金一旦进来之后,数字货币是不够买的,因为基数非常小。


1535012924994955.jpg

论坛现场气氛热烈、大家热情高涨


佛教与科学

——潘宗光|香港理工大学荣休校长 化学教授及佛学专家


1535012941918742.jpg


潘教授既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化学教授,又是一位知名的佛学专家。佛教与科学看似矛盾对立的两者,其实也存在着很多相通之处。


潘教授从佛教和科学不同的角度带领大家一起探寻自然的规律,以科学的宇宙观、佛教的核心思想、科学与佛学、佛教的实践四方面深入浅出地系统阐释了这个世界的奥秘。


潘教授认为,佛法的核心思想是“空”、“缘起”、“无常”、 “无我”。这些思想和现代科学观念很吻合;科学的理念和佛教核心思想,两者的哲理有不少相关之处,可以互相启发;大家认为佛教不科学,可能是由于尚未深入认识佛法核心思想,佛教哲学理念的精妙之处也是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互动问答:Q&A


Q: 佛教有十类生命体,在宇宙中人类处于第几层? 


潘教授:整个宇宙有十种不同生命体——佛、菩萨、缘觉、声闻、天、阿修罗、人、畜牲、饿鬼及地狱。不同层级有不同层级对应的生命体所处的阶段,人是第四个层级。因为人只能看到人类和畜生,看不到天,也看不到地狱,所以不明白自己所处的层级。我们要结善因,快快乐乐,摆脱轮回,才能变成菩萨、变成佛。


Q: 两年前接触佛法,逐渐走进佛门。但我觉得我的人生很好,并不觉得自己苦,是因为我的慧根不够吗?还是我的信仰不够纯粹。


潘教授:佛教教导我们如何修心养性,意思就是因缘,做善事,得善果。用佛的方法帮助我们提升自己的境界,离开六个轮回,到上一个境界,就不会再受轮回之苦了,这考验佛教徒的信仰。相信不相信,只要你做善事就行了,多结善缘。


1535012962382258.jpg

现场来宾、学员在问答环节积极互动


国学精神在当下

——李里|知名国学专家 西南交通大学茅以升学院书院教授


1535012981549724.jpg


李里教授认为世界由漫长的时间和无限的空间组成。时间的久远,空间的庞大,让我们不断探索。国学解决了两个问题:什么是国学?国学所提供给我们认识世界、宇宙、人生、价值的方法是什么?


宇宙的丰富性,决定了每个人的差异化。一般人都活在当下的境界当中。我们大多数人的认识都来自于别人怎么说,而真正的认识必须来源于我们对他的了解。对于当下,我们更重要的就是要了解认知的方法。


诠释儒家经典的学问就是经学,它是对儒家经典的解释。而儒家经典其实只有十三部。国学教我们如何来面对世界,这是当下学习国学重要的问题。汲取国学的认知和思想,才能学会观察和认识这个世界。


1535012995564774.jpg

本次论坛由创合汇学院教学总监许婷老师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