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业评论》发表创合汇创始人邵钧文章:商学教育急需“范式转换”

2021-05-23

微信图片_20210527131041.jpg


《哈佛商业评论》创建于1922年,是哈佛商学院的标志性杂志,被全球商界誉为“管理圣经”。近日,《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微信公众号发布了邵钧老师的原创文章《商学教育急需“范式转换”》,全文如下:


1881年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立了美国第一所商学院—沃顿商学院;


1908年哈佛大学商学院成立,1921年第一次推出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开创了MBA教育的先河;


1997年至2009年,国务院授予了200多所院校MBA招生资格,至此以管理为核心的传统商学教育在中国蓬勃发展。


然而恰恰是中国商学院教育在起步进而蓬勃发展一路向西方看齐的时候,美国管理学界对美国的商学院教育进行了反思。


《哈佛商业评论》1984年发表文章称,“商学院不能令人满意的工商管理教育应对美国工商业国际竞争力的下降负有一定的责任”。


当时美国企业受到日本企业冲击影响非常大,美国整个教育界、商学院界思考一个问题——商学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否可以更好应对工商管理界的需要,这是非常值得反思的。


当前在中国的高等商学院教育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为学术而学术,为职称而研究,没有专注于将学术研究转化为服务企业发展实际需要和解决企业真实问题中来,同样也未能更好地应对全球化技术变革、人口结构变化、气候经济等一系列新需求和新挑战。如果不认真进行反思和改革,高等商学教育可能陷入窘境。


而要解决以上问题则需要对传统商学教育进行一次“范式转换”,而不是“延续性创新和完善”。因为新商业环境的底层逻辑和21世纪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旧理论指导不了新实践,需要从底层逻辑变革商学教育。


商学教育的范式转换


变革与创新不仅仅是往前走,而是要往回走,回到最根本的本源,是一个强化本源,重构本源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非共识,推动新共识形成的过程。因此,新商学也应回归教育本质,为客户创造真正的价值。具体来看,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商学教育的范式转换:


第一,教学理论的范式转换:从以“管理”为核心到以“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为核心。


由于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商业环境和社会结构发展了颠覆性的变化,新商业的底层逻辑已经完全不同以往。在商业底层逻辑发生变化的同时,管理理念和方式也应随之改变。


工业时代强调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强调管控、效率以及零和博弈的竞争逻辑,21世纪的企业则更加强调创造力以及平台和生态的重要性。管理固然很重要,但是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是核心。因此,科技重构商业的同时管理理论也在不断变革,这也将促进商学教育不断向新商学迭代和演进。


第二,研究对象的范式转换:从以事为核心到以人为核心。


传统商学教育研究对象以事为核心,注重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职能,研究经验曲线、看板管理、流程再造、精益生产等,而新商学以人为核心,注重研究创新、创造力的激发和人文领导力的提升。更强调以人为先,以人为本。


2019年181个顶尖CEO在华盛顿做了共同宣言,历史性地终结了公司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宗旨,认为股东利益不再是一个公司最重要的目标,公司首要任务是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社会。因此,未来商学院的范式应该重新思考其定位。


第三,教学模式的范式转换:“以老师为中心的面对面教学模式”到“以学员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新冠疫情之后,催生和加速了在线教育的发展,今后面对面的教学模式将逐步转变成以学员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21世纪商学院教育可以用三个关键词加以概括: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人文领导力、混合式学习。


新商学教育的三大特征


秉持着上述商学教育的理念,我们在2010年创立了创合汇新商学平台,创合汇新商学既是终身学习平台也是组织增长赋能平台还是产业创新加速平台。就组织增长赋能而言,我们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提出了自己的组织增长模型:


微信图片_20210527131102.jpg

注:创合汇原创课程理论模型


又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新商学”的三个发展方向:即商学+科技、商学+产业、商学+人文。


第一、商学+科技:以科技赋能,打破大学围墙,推动商学教育数字化、普惠化发展。


克里斯坦森教授在《创新者的课堂》中讲到,“一种颠覆性的技术——在线学习——正在高等教育领域兴起,促使营利性大学和传统非营利性大学重新思考整个传统高等育模式。”目前在线教育通过不断发展已经进入到3.0时代,体现在个性化、数据驱动和社会化等方面。新时代数字化学习将通过数据驱动的混合式学习不断降本增效,推动组织人才成长,绩效改进和组织发展。


第二、商学+产业:突破教育和产业界限,推动产业创新。


通过对全球商学院教育排名的相关研究,我们发现与世界一流MBA教育相比,中国一流MBA教育在校友职业发展、创业成功率和校友推荐排名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作为MBA/EMBA学员就读最本质的诉求,职业发展、创业平台、企业发展等方面除了与教育质量密切相关之外,还依赖于整合校友和产业以及政府的资源,做到为学生所用。在这方面斯坦福大学起到了标杆的作用,它已经成为教育和产业的联合体。


未来商学院其实是一个开放性的、分布式的、交互式的和无边界的主体,通过平台和生态的模式,打破大学和产业界限,赋能产业创新。


第三、商学+人文:激发企业家精神,推动新商业文明的发展。


用人文智慧,激发企业家精神,才能推动新商业文明发展,我们认为管理者、企业家首先应该学人文。正如牛津大学西奥多•泽尔丁教授所说:“MBA、EMBA首先应该是MCA、EMCA”,所以,我们应该将人文教育课程作为非常重要的内容融入商学院的课程设置中来。


应对新商学发展的三大方向,创合汇也在实践中积极打造云课堂,提出了“一体两翼”的模式,构建以商学教育为体,以创投和创服为两翼的创新创业赋能平台,并注重人文课程的建设,以打造面向未来的终身学习平台,组织增长赋能平台,产业创新加速的平台。我们希望能够在中国践行“斯坦福教育+硅谷创新”的模式,打破大学围墙,重塑商学院教育,弘扬企业家精神和新商业文明,助力中国创新。